食品安全消費者如何判斷區分

 


細菌數是許多食品加工人關心的事情,知道的人,

細菌數就像報馬仔一樣 ,不知道的人細菌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


 
許多人常說細菌有多少消費者又吃不出來,

或者大家都一樣處理食品,即使我用心也沒有人知道。



 
就像有些餐飲業以工業用大風扇吹食品2-4小時,
或置放許多時間後再沖冰塊或拿至冰箱一樣。



 
就像中午炒的菜,你會拿風扇吹2-4小時候再來食用嗎,或者晚餐吃放在桌上的午餐意思。



 
當你連自己都不敢天天吃的食品,又如何能指望消費者給你回報,

陸續再回來消費你的餐飲,也有人將飲品直接加冰水或冰塊相混合給消費者飲用,

可是消費者並非說要買水,而且如何控制穩定度,

如果這些做法能生意興隆應該也不會太久,因為當週邊有比較時,才是真正競爭的開始。
 


 
其實老天是公平的!

 

許多店家一開張人潮洶湧,開店期屬於蜜月期,半年後人潮不見了。


 

為什麼生意不會持續不會累計,因為人們的嘗鮮造就了半年的假象?


 

而店家有沒有掌握這嘗鮮期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力,品質的不穩定已經潛在的陸續失去了許多客人,但客人走了回流得機率是多少。


 
細菌與品質穩定是息息相關的!而品質穩定與收入是成正比的!


 
細菌數=食材的改變=食品的穩定值=客戶持續消費=累計穩定收入
 

 

當細菌數低於10CFU/g與高於100000MPN/g時,代表什麼訊息?


 

因為人的味覺太差,即時是超標值的細菌數也吃不出來!

但是人們總是以吃出一點點微酸來當品質變質的指標。


其實在這微酸之前24小時的食品早已經超過200000CFG/g

 = 細菌超過安全值過高所以沒有檢測價值性
 

 

聰明的人會以細菌數為報馬仔,它可以傳達許多訊息。

由它所滋生的速度,店家可以完全的掌握品質進度。


 
別告訴我,你的味覺很準,除非你告訴我能吃出多少細菌數量因為到食品微酸有200000cfg/g的點可以告訴我們。


 

如果食材可以每一批都控制在50CFG/g的範圍內,那食品的穩定度如何?  


掌控度如何?


是否夠科學?


離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有多遠?


離食品酸壞還有多遠?
 


 
食品安全衛生是餐飲業的使命,即時你做到了,

雖然不會馬上顯現,但是生意會慢慢累計一直上來的。


 

營養衛生的食品顧客終究會知道,因為顧客的味覺與感覺會告訴客戶本身該如何選擇?

 

生意與成功的因素有許多,不會只有單一個因素就成功,

但最少需知道本身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和人競爭。


 
如果沒有累計的效益那不管如何努力終會歸零,如果有累計效益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,路會越來越寬廣。


掌握你所學, 所知道的事經營餐飲業。